最新消息 Latest News

什麼情況需要作業環境監測?監測服務項目又有哪些細節呢?
1 Nov

什麼情況需要作業環境監測?監測服務項目又有哪些細節呢?

17893

 

為什麼需要實施勞工作業環境監測?

作業人員一天待在作業場所通常達六至八小時的時間,經過長時間的累積,累積出的時間可達驚人的時數!
把人一生長度拉開來看,勞工約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待在作業環境中!若雇主沒有提供一個合乎法規的作業環
境而導致勞工罹患職業病,不僅需要負擔照顧作業人員的醫療費及補償金,還會嚴重影響商譽,損失的金額
可能遠超過支出帳面上看到的數字。此外,作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已大幅提升,大多會注意自身的安全與健
康,衡量健康與薪水的比重,選擇去留與否。若雇主沒有辦法提供擁有安全衛生合法的作業環境,在現在世道
中缺工的狀況之下,無法守護人才,事業一定無法永續經營。由此可見,一個擁有安全衛生的作業環境是資方
的責任也是辛苦的作業人員的期待。
 

作業環境的優劣該如何得知呢?

唯有依賴科學化的監測,才能量化相關作業環境的資訊,提供雇主作為作業環境改善的依據。換句話說,作業
環境的量化監測沒有灰色地帶,在法規的規範之下,雇主須扛起責任以及義務。唯有確實施做作業環境監測此
一管理手段,才能更進一步改善作業環境,以維護勞工的安全與健康。
 

作業環境監測的施作場所

檢視所屬的作業環境是否如勞工作業環境監測實施辦法第8條規定之十種作業環境類別,簡略敘述如下:
(一)設有中央空調之建築物室內作業場所
(二)坑內作業場所
(三)噪音作業場所
(四)高溫作業場所
(五)粉塵作業場所
(六)製造、處置或使用第一種或第二種有機溶劑之作業場所
(七)製造、處置或使用特定化學物質之作業場所
(八)煉焦作業場所
(九)鉛作業場所
(十)四烷基鉛作業場所 此外,在以上作業場所中,若雇主引進或修改製程、作業程序、材料及設備時,應
    評估其勞工暴露之風險,若有增加暴露風險之虞者,亦應立即實施作業環境監測。
 

作業環境監測測量有哪些項目?

依據作業所的種類不同,監測的項目對應如下:
(一)二氧化碳濃度
(二)粉塵濃度、二氧化碳濃度
(三)噪音
(四)綜合溫度熱指數
(五)粉塵濃度
(六)第一種、第二種有機溶劑濃度
(七)特定化學物質濃度
(八)溶於苯的煉焦爐生成物濃度
(九)鉛濃度
(十)四烷基鉛濃度
 

作業環境監測的周期為何?

高溫作業場所至少每一季(3個月)監測一次綜合溫度熱指數;
鉛和四烷基鉛作業場所每一年監測一次;
其餘七類作業則為每半年監測一次。
然而,勞工在「臨時性作業」、「作業時間短暫」或「作業期間短暫」的短期施工作業下,第一至第三
種作業環境類別就不需實施監測。
第四至第十種作業環境類別在勞工不會暴露於超標的有害物質時且屬於「臨時性作業」、「作業時間短暫」或
「作業期間短暫」,也不需實施監測。
考量各業雇主大都委託其他監測機構實施作業環境監測,建議職業安全衛生人員在監測到期日前一個月聯繫監
測機構,以利於其在實際施測前十五日向中央主管機關作線上通報的動作。
(若因雇主引進或修改製程、作業程序、材料及設備時,因勞工有暴露之風險而需監測時,可於監測後七日內再
行通報。)
 
 

作業環境監測實務狀況參考

『鉻酸』:在電鍍產業中常使用的化學品之一。
它被包含在勞動部列表31種特別危害健康作業裡面,如果您公司有從事鉻酸或重鉻酸及其鹽類之製造、處置或使
用,依規定其勞工必須每年進行「特殊健康檢查」。勞保局會補助事業單位檢查的費用。
作業人員大多經由鼻腔吸入及皮膚接觸,長期暴露可能引起咳嗽、肺癌、皮膚炎、眼角膜炎、鼻中膈潰瘍等,
預防關鍵:不要長期暴露就沒事。
作業時須注意
1.要確保作業環境通風換氣良好,才不會導致勞工暴露在高濃度環境中(申請健檢補助必須要提送勞工作業環境監測報告)。
2.要配戴淨氣式的防毒面罩,密合度要確實勞工才不會白戴(出具第三方公正有效性呼吸密合度測試報告)。
3.吃東西前要脫掉工作防護衣及洗淨雙手。
 
『苯』:我們常用去漬油裡的成分,但我們常常會忽視
已經確定為人類致癌物,長期暴露會嚴重危害神經系統及造血系統 (苯的法定容許暴露濃度標準為1 ppm)
症狀:頭痛、困倦、頭昏眼花、暈眩、麻醉、呼吸衰竭、刺激感、皮膚炎、支氣管肺炎、胸部緊縮、嘔
吐、脈搏加速、步伐搖晃、肺水腫、白血病。
預防關鍵:不要長期暴露就沒事
1.可以改用環保去漬油,但還是存在對身體有害的成分:正己烷、正庚烷…等。
2.那麼就要確保作業環境通風換氣良好,才不會導致勞工暴露在高濃度環境中
3.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最容易做的→勞工的呼吸防護具密合度要做好(出具第三方公正有效性呼吸密合度測試報告)。
4.工作後儘速脫掉污染之衣物,洗淨後才可再穿戴或丟棄,且須告知洗衣人員苯之危害性。
5.工作場所嚴禁抽煙或飲食。
6.處理苯或受苯污染物品後,須徹底洗手。
7.維持作業場所清潔。
 
『錳』:乾電池、煙火、彩色玻璃、皮革、錳礦冶煉的作業場所
症狀:經常將牙齒露在外面(似笑但顏面肌肉緊繃)、眨眼次數減少、目光呆滯、步伐不穩、無法控制的大哭或大笑、妄想、肺功能障礙、性慾減低。
預防關鍵:
1.作業過程確實使用個人防護具
2.工作後儘速脫掉污染之衣物,洗淨後才可再穿戴或丟棄,且須告知洗衣人員苯之危害性。
3.工作場所嚴禁抽煙或飲食。
4.處理錳或受錳污染物品後,須徹底洗手。
5.維持作業場所清潔
 
 

勞工作業環境監測項目週期一覽表

項目種類 ​監測項目 ​監測內容 監測週期
化學性因子 設有中央管理方式之空氣調節設備之建築物室內作業場所之二氧化碳測定 ​二氧化碳 六個月
化學性因子 粉塵作業場所 第一種粉塵(SIO2 10%以上) 、第二種粉塵(SIO2 10%以下)、第三種粉塵(石綿纖維)、第四種粉塵(厭惡性粉塵) 六個月
化學性因子 製造、處置或使用下列有機溶劑之作業場所​ 三氯甲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烷、二硫化碳、三氯乙烯、丙酮、異戊醇、異丁醇、異丙醇、乙醚、乙二醇乙醚、乙二醇乙醚醋酸酯、乙二醇丁醚、乙二醇甲醚、鄰-二氯苯、二甲苯、甲酚、氯苯、乙酸戊酯、乙酸異戊酯、乙酸異丁酯、乙酸異丙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甲酯、苯乙烯、1.4.二氧陸圜、四氯乙烯、環己醇、環己酮、1-丁醇、2-丁醇、甲苯、二氯甲烷、甲醇、甲基異丁酮、甲基環己醇、甲基環己酮、甲丁酮、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丁酮、二甲基甲醯胺、四氫呋喃、正己烷 六個月
化學性因子 製造、處置或使用下列特定化學物質作業場所 聯苯胺及其鹽類、4-胺基聯苯及其鹽類、β-萘胺及其鹽類、多氯聯苯、五氯酚及其鈉鹽、次乙亞胺、氯乙烯、丙烯腈 、氯、氰化氫、溴甲烷、二異氰酸甲苯、碘甲烷、硫化氫、硫酸二甲酯、苯、對-硝基氯苯、氟化氫​、二氯聯苯胺及其鹽類 、α-萘胺及其鹽類、二甲氧基聯苯胺及其鹽類、鈹及其化合物、石綿、鉻酸及其鹽類、重鉻酸及其鹽類、鎘及其化合物、汞及其無機化合物、錳及其化合物、煤焦油、氰化鉀、氰化鈉、鎳及其化合物、硫酸 六個月
化學性因子 坑內作業場​所
坑內作業場所應每六個月監測粉塵、二氧化碳之濃度一次以上:
(一)礦場地下礦物之試掘、採掘場所。
(二)隧道掘削之建設工程之場所。
(三)前二目已完工可通行之地下通道。
六個月
化學性因子 接近煉焦爐或於其上方從事煉焦作業之場所 接近煉焦爐或於其上方從事煉焦作業之場所,應每六個月監測溶於苯之煉焦爐生成物之濃度一次以上。 六個月
化學性因子 鉛、四烷基鉛 作業環境 鉛作業、四烷基鉛作業場所 ​一年
物理性因子 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
​ 高溫作業場所,其勞工工作日時量平均綜合溫度熱指數在中央主管機關規定值以上
​  (一)於鍋爐房從事工作之作業場所。
  (二)處理灼熱鋼鐵或其他金屬塊之壓軋及鍛造之作業場所。
  (三)鑄造間內處理熔融鋼鐵或其他金屬之作業場所。
  (四)處理鋼鐵或其他金屬類物料之加熱或熔煉之作業場所。
  (五)處理搪瓷、玻璃及高溫熔料或操作電石熔爐之作業場所。
  (六)於蒸汽機車、輪船機房從事工作之作業場所。
  (七)從事蒸汽操作、燒窯等之作業場所。​
​三個月
物理性因子 噪音作業場所 ​勞工噪音暴露工作日八小時日時量平均音壓級八十五分貝以上之作業場所 六個月
​其他 其他項目 照度、環保- 噪音(含低頻)、振動測定等 依各規定

引用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N0060015&flno=2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N0060017&flno=3

https://laws.mol.gov.tw/FLAW/FLAWDOC01.aspx?id=FL015019&flno=3

各項有害物質容許暴露標準

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

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 (PEL-TWA,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time weighted average)

為勞工每天工作八小時,大部分勞工重複暴露此濃度下,不致有不良反應。
 

短時間時量平均容許濃度

短時間時量平均容許濃度 (PEL-STEL,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
為勞工連續暴露在此濃度下任何十五分鐘,不致有下列情況:
 
(1)不可忍受之刺激。
 
(2)慢性或不可逆之組織病變。
 
(3)麻醉昏暈作用,意外事故增加之傾向或工作效率之降低。
 
 
 
 
最高容許濃度(PEL-C,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ceiling)
為不得使勞工有任何時間超過此濃度之暴露,以防勞工可忍受之刺激或生理病變。